一秒记住【882小说网】 882xsw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福宁殿偏殿中,赵煦慢条斯理的吃着自己的午餐。
殿中一侧,蔡京也在低着头,吃着赐给他的那一份膳食。
君臣两人,都保持着沉默,只是静静吃着东西。
食不言,寝不语。
这是基本的礼仪。
好在如今大内的御厨,经过冯景的调理和改革后,做出来的膳食在口感上,已经能赶上汴京城里的孙家烧朱铺里的外卖了。
你问赵煦怎么知道的?
因为他吃过孙家烧朱铺的外卖!
今天的午餐,和往常一样,照例是三菜一汤,此外,根据赵煦的要求,荤素搭配,有肉有蔬菜还有河鲜,汤则是大宋特色的肉粥汤。
这种汤算是现代胡辣汤的祖宗。
用肉糜加入胡椒,去腥提味,然后混合生姜、肉桂等香料。
如此熬煮出来的肉汤,可以提神醒脑,消食醒酒,太医局的太医们说,甚至还有舒肝醒脾的养生功效。
它在口感上,与赵煦在现代吃过的胡辣汤,区别不大,甚至口感可能更好,也更健康。
毕竟,无论是肉还是香料,都是纯天然,完全没有任何污染与科技狠活的。
将面前的食物,完全的消灭干净。
赵煦拿起手帕,擦了擦嘴唇,然后看向蔡京。
他赐给蔡京的膳食,也是三菜一汤,只是标准降了一格。
譬如赵煦喝的肉粥汤,放的是牛肉,蔡京放的就是羊肉了。
看似很别扭,却是政治正确。
臣子和皇帝同餐,当然要降低标准。
蔡京已不是第一次陪赵煦用餐了,所以规矩他都懂。
当赵煦看向他时,他面前的所有食物,也都被吃光了。
非常棒的光盘行动!
赵煦见着,问道:“卿可吃好了?”
“回陛下,臣已吃好了!”蔡京擦了擦嘴唇起身答道。
“可饱了?”
“谢陛下关爱,臣已吃饱了!”
“善!”赵煦颔首:“那蔡卿且与朕去御花园走走,顺便谈谈开封府的事情。”
“诺!”
于是,赵煦起身,在冯景带领的带御器械的簇拥下,领着蔡京,回到御花园中,沿着翠绿的树荫形成的回廊小道,慢慢的走着。
蔡京则紧紧跟在赵煦身后,低着头,适应着赵煦的散步速度。
等走到御花园的中段回廊的一处用着藤条编织起来的秋千时,赵煦摆摆手,冯景心领神会,带着人主动撤到了秋千四周。
赵煦走到秋千前,坐了上去,扶着藤条,对蔡京招招手:“卿且近前来说话。”
“诺!”
蔡京向前两步,在来到赵煦身前三步时停了下来。
赵煦看着他,轻声道:“朕听说,前些时日,卿在蒲相公面前立了军令状?”
“回禀陛下,确有此事!”
“三个月要将开封府的过税废除,还有整顿好府界诸县、镇的胥吏……”赵煦看着他,慢悠悠的说道:“爱卿的压力有些大啊!”
“臣当誓死使陛下德政,尽播于开封府,使府界黎庶,尽染皇恩!”蔡京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选择了长身而拜。
赵煦看着匍匐在自己面前的蔡京,也没有再说什么,只是点头道:“既如此,卿便放手大胆的去做吧!”
“朕会全力支持卿!使卿无后顾之忧!”
蔡京听着,感动的顿首拜道:“陛下隆恩,臣感激不尽,定鞠躬尽瘁,以报陛下信任之恩!”
托赵煦的祖宗们的福。
到得如今,这大宋朝的臣子们,只要能得到皇帝的信任,就已是感激涕零。
若能和赵煦这般,对任用的大臣,推心置腹,乃至于帮其遮风挡雨。
那么,这个大臣就会感动到流泪了!
可不要觉得这是夸张!
恰恰相反,这是现实!
而现实,往往比一切、戏剧更加夸张!
因为现实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!
尤其是在大宋!
不说其他的,单单一个庆历新政,仁庙就卖了多少忠心耿耿的大臣?
不过,事物都有两面性!
因为赵煦的祖宗们,一代又一代,孜孜不倦的卖大臣。
这大宋的臣子们,都已被PUA到了,只要皇帝给与一定的信任,他们就会自动自觉的去和那些被卖了的前辈比较。
然后得出——‘我真的是太幸福了’这个结论!
即使是蔡京这样纯粹的政治生物,也不能免俗。
赵煦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祖宗们的余荫,看着在自己面前感恩戴德的蔡京,轻声问道:“朕观蔡卿,想来对府界内的吏治,已是心有成算了?”
蔡京顿首再拜:“圣明无过陛下!”
“嗯!”赵煦颔首:“那就放手去做吧!”
“诺!”蔡京再拜:“臣谨遵德音!”
君臣两人,根本没有谈细节。
彼此都已经知道了对方的秉性。
赵煦知道,蔡京是个纯粹的政治生物,完全没有道德、立场可言。
只要能向上爬,只要可以进步,他就可以成为任何形状!
自然,他完全可以因为赵煦的喜好,摇身一变,成为大宋第一个倡导重商主义的大臣!
最起码,可以成为商贾这个群体在朝中的代言人。
而蔡京知道,赵煦从不在乎过程,他只要结果!
结果对了,过程再怎么样,都是好的。
结果错了,过程再对,也是无用!
而在同时,赵煦这个皇帝的信誉,在蔡京这里极好!
自即位以来,只要是给他办事的人,哪怕是办砸了,也不会受到处罚。
哪怕御史台的乌鸦们咬着不放,他也会态度的坚决庇护到底!
甚至,还拿出过过去赵官家们,保护自己的亲戚们的架势。
典型的就是钱勰与范百禄了。
这两个人,如今都被士林舆论认为——王八蛋!你背叛了士大夫!
可赵煦却一路护着他们,让他们高升。
钱勰拜了翰林学士,范百禄则成为了给事中,贴职升到了龙图阁待制。
这就和过去的赵官家们,形成了鲜明对比!
如今,蔡京在赵煦这里,得到了保证。
他自然无所畏惧!
……
送走蔡京,赵煦坐在秋千,闭着眼睛,慢悠悠的晃着,夏日正午的风,有些炎热。
过了一会,冯景小心翼翼的上前请示着:“大家,天气热了,可要回宫?”
赵煦摇摇头:“朕再玩一会!”
冯景立刻闭上嘴巴,侍立在一旁。
过了许久,赵煦从秋千上下来,与他吩咐道:“回宫吧!”
“诺!”
回到福宁殿的书房,赵煦命人将门窗打开,然后他坐到书案前,拿起石得一报告的探事司逻卒们在开封府各县、镇所探查、走访、打听到的这些县、镇的情况。
自赵煦下诏,开封府府界内免除过税,已过去了将近十日。
开封府,将官府的官告以及赵煦的旨意内容,张贴到了其辖区的所有县衙、镇市之中。
根据逻卒们的报告,在起初,官府命令和旨意下达的那几天,各地胥吏们确实安分了许多。
甚至还有人真的执行了官府的命令。
但是……很快的,事情就开始了变化。
先是一些不太关键的县、镇里的胥吏,开始找借口和理由,向往来行商伸手,吃拿卡要。
当他们发现,这些商贾敢怒不敢言,而官府方面似乎也不在乎的时候。
这些人的胆子开始变大!
他们的行为,也渐渐的变得放肆起来。
到得如今,探事司报告,开封府府界内,已经有地方上的胥吏们,重新设卡了。
这很好理解!
天大地大,吃饭最大嘛。
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各镇的胥吏们,自然是靠着本地的税卡过日子。
勒索、敲诈往来行商,就是他们最大的收入来源。
靠着这个进项,这些人一直都吃的脑满肥肠。
如今,朝廷一道命令就想要他们收手?
怎么可能!?
他们必定会想方设法的,用尽手段的和朝廷唱反调!
所以,这些都在赵煦的想象中。
但探事司的报告中,最有趣的却非是这些内容。
而是蔡京统领的开封府方面的反应。
竟然是没有反应!
这几日来,已经有商贾,上告到了官府。
地方官府接到诉状,也都不敢怠慢,纷纷上报开封府请求批示。
而蔡京,就像没有看到那些报告一样。
这就太有趣了!
赵煦舔了舔舌头。
“蔡京看来是根本不想给这些胥吏们活路了!”赵煦轻声说道。
现代有谚语:上帝欲使之灭亡,必先叫其疯狂。
兵法云:欲先取之,必先予之!
赵煦回忆着方才蔡京在他面前的行为,他知道的,蔡京大抵,就是在做着这样的事情。
放下手中的报告,赵煦扭头对冯景吩咐:“冯景啊,去问问石得一,让石得一去查查,近来开封府是否有在大量举行公考招募……”
随着元祐三年的龙飞榜科举临近,来自天下州郡的贡生以及那些没有卷过本路学子,只能冒险进京碰运气,看看能不能得到大人物赏识的士子们,从天下州郡纷纷入京。
汴京城内的学子日渐泛滥。
与之相对的,自然是房租大涨!
店宅务赚钱赚到手软!
而大部分士子,其实都不是什么有钱人。
何况千里迢迢入京,就算有钱,他们也带不了多少。
于是,这些提前入京备考的人,在入京后首先就要想,怎么养活自己的事情。
为了能有个住的地方,为了一日三餐温饱。
这些人将别无选择。
为了在汴京城待下去,他们什么事情都肯做的。
别说参加公考了。
在过去,甚至有士子是在汴京城,靠着给人当随从、仆人生存下来的。
而这些人,就是现在蔡京最好用的牌!
“诺!”冯景领命而去。
……
蔡京骑着马,在元随们簇拥下,回到开封府府衙。
他的亲信心腹周邦彦,已带着人在府衙内,专属于权知开封府退衙后议事的令厅等着了。
周邦彦是太学生,而且是太学生的首领,如今在太学为太学正。
但从今年开始,他在太学中待的时间就越来越少。
因为他攀上了蔡京的大腿!
准确的说,他不是今年才抱上的蔡京大腿。
早在元丰六年的时候,他就已经得到了蔡京的赏识——彼时,周邦彦写出了著名的《汴京赋》。
先帝见之大喜,亲自召见于他,还命人在都堂朗诵其所写的《汴京赋》。
在这个过程中,周邦彦认识了许多人,其中就包括了蔡京。
等到元丰八年,先帝驾崩,新君即位后,因为蔡京进入了新君的核心小圈子,得到了重用。
周邦彦便开始刻意的接近蔡京,蔡京也很喜欢他,经常的接见他,与他聊天。
周邦彦大喜,于是他便经常性的往来开封府。
从去年,天子亲临太学后,执掌太学的陆佃,开始提倡太学生应该多多参与政治,鼓励太学生中的上舍生,积极到有司官衙观政。
周邦彦便在今年年初,趁机以观政的名义,来到了蔡京身边。
“明府入宫面圣如何?”进了令厅,周邦彦将门窗关起来,然后拱手问道。
蔡京坐下来,喝了口茶,便道:“主上圣哲,已是金口玉言,降下德音指挥,许我便宜行事!”
回想着在宫中的种种,蔡京也是忍不住在内心感慨不已。
少主虽然年纪小,但城府和心思,却不逊成年的君主,甚至在某些方面,比成年君主更加莫测。
好在,他素来言出必行。
周邦彦听了,却是喜道:“恭贺明府!”
“有少主德音为旨,明府便再无后患矣!”
蔡京颔首:“善!”
“美成可依先前部署,缓缓发动!”
蔡京昂起头,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:“此番,吾与美成,当尽扫开封府府界沉珂!”
“还开封百姓一个郎朗乾坤!”
“更还千万良善守法商贾一个公道!”
这样说着,蔡京豪情万丈!
他甚至已经在畅想着,此事成功后,万民称颂,开封府内外,皆将他比作包孝肃公一般的清官、父母官的场景了!
这让他飘飘欲仙!
也叫他沉浸其中,无法自拔!
他回忆着当年,他全力促成了木兰坡工程后,天下舆论和百姓们对他的赞美、歌颂。
那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!
也是他迄今依然在回味着的美好岁月!
周邦彦看着蔡京的模样,毫不犹豫的纳头就拜:“学生谨遵明府之命!”
他知道的,这个事情只要成了,对他来说,等于保送太学生出官名额,而且可以拿到状元才有的待遇!